全脑开发网

全脑开发是真是假 听听专家教授怎么说

全脑开发是真是假,一直困扰着很多家长,经常听见很多家长说全脑开发不错,对孩子学习能力提升很大,于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尝试一下,同时在网络上也会看到一些否定言论,认为全脑开发是噱头,大脑不存在开发一说。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新京报就针对全脑开发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陶沙女士和中科院心理所附属北京中科青云实验学校副校长周德文,以下为部分报道。

北师大陶沙教授
北师大陶沙教授

新京报:脑是可以开发的吗,又包含哪些方面?

陶沙:脑的开发我们一直都在做。其实教育做的就是这件事。当人们在说脑的开发的时候,我们会指向人在适应各种各样复杂变化的情境中,更有能力去适应这个变化。具体而言,脑的开发有很多不同的路径,包括提升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数学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

周德文:反应速度、逻辑推理、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大脑认知功能的反映,但并不代表脑功能的全部。除此之外,对大脑的研究还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决策、社会认知等课题,但这些也只是脑相关研究的一小部分。当前对于大脑的研究和认识还太少。

新京报:快速阅读、一目十行,这是人脑可以实现的吗?

陶沙:快速阅读是有可能实现的。很多时候,通过一些策略的训练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至于快速的程度,那就因人而异了,有的人可能达到其他人的几倍、十倍。但同时有一个问题,快速阅读时阅读的深度是不够的。速读强调的是在短时间内抓取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所以更多是浅读。另外,从科学角度来讲,拍照记忆(图像记忆)可能是有的,但因编码和存储的信息量较大,往往导致记忆容量有限且保持时间极短。

人类对大脑有了初步的认知 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黑匣子“

从9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欧盟等相继进行了脑科学的研究。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脑科学的研究。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 在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里,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聚在一起从事青少年脑科学研究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激烈的讨论:“你这个问题可以试着从神经元的角度去理解人的记忆。”研究人的学习和记忆的薛贵教授刚刚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疑问,就被研究更微观的神经元的实验室主任李武教授“鄙视”了。这种“鄙视”,不是谁的研究成果“更胜一筹”,而是来自不同科研领域的人不同认知导致的思维碰撞。

大脑是可塑的 有意识的自我练习科研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2018年4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迎来了一批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对脑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和技术手段的展示,详细地进行讲解与示范,让孩子们认识到“大脑是可塑的”,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大脑的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练习,提升学习效率。正如该实验室的薛贵教授所说:“我们需要加强对公众的科学普及,让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基于脑的学习思想深入到每个人的脑中。”

北师大脑科学实验
北师大脑科学实验

脑科学不同于其他领域 科研滞后于实践

科学的理论要转化成实验成果,有非常长的一条路要去走。从发明到成熟再到民用的话,这个当中有一个成本的问题,需要花更久的时间去进行论证。但对于脑科学却不同,因为人的大脑认知不是发明出来的,是一直存在的,脑科学更多的是不断发现和论证的一个过程,科研明显滞后于实践经验。脑科学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人类对大脑的认知少之又少。我们期待科研机构和民间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促进脑科学的发展,但任何机构都应该实事求是,而不是打着量子等高科技的幌子欺骗客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